测量电压怎么调万能表-上海今锐实业有限公司

Website Home

万能表是一种常用的电子测试仪器,可以用来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等电学量!

其中,测量电压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下面,我们来介绍如何用万能表测量电压;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需要测量电压的电路。

在测量之前,需要确保电路已经通电,并且电路中的电压已经稳定!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万能表的测量头连接到电路中需要测量电压的两个端点上;

需要注意的是,连接时需要确保测量头与电路的接触良好,否则会影响测量结果。

连接完成后,我们需要将万能表的旋钮调整到电压测量档位。

通常,万能表的电压测量档位有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两种。

如果需要测量直流电压,我们需要将旋钮调整到直流电压档位;

如果需要测量交流电压,我们需要将旋钮调整到交流电压档位?

调整完成后,我们可以读取万能表上显示的电压值。

需要注意的是,万能表上显示的电压值是相对于万能表的公共接地点的电压值。

因此,在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时,需要将万能表的公共接地点连接到电路的接地点上,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我们需要将万能表的旋钮调整回到关闭状态,并将测量头从电路中拔出,以避免对电路造成损坏。

总之,使用万能表测量电压是一项基本的电学实验技能。

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就可以轻松地完成电压测量工作。

1、首先把万用表旋钮旋至ACV500,用红表笔点至进线A相,用黑表笔点至进线B相?

2、可得一相电压;

然后用红表笔接进线C相,黑表不动,可得第二相电压?

在用黑表笔接C相。

3、红表笔接A相就可得第三相电压了!

先认识电能表作用:测量用户消耗电能的仪表;

电能表的安装位置:电能表的重要作用是测量电能的,如果知道时间和电流,根据是可以计算出电压的。

但在初三物理测量电压时还是用电压表的。

测量电压时要选择好量程,如果用小量程去测量大电压,则会有烧表的危险。

如果用大量程去测量小电压,那么指针偏转太小,无法读数!

量程的选择应尽量使指针偏转到满刻度的2/3左右!

如果事先不清楚被测电压的大小,应先选择最高量程挡,然后逐渐减小到合适的量程?

将指针式万用表的一个转换开关置于交、直流电压挡,另一个转换开关置于直流电压的合适量程上,且红表笔(插人“+”插孔)接到高电位处,黑表笔(插人插孔)接到低电位处,即让电流从红表笔流人,从黑表笔流出;

若表笔接反,表头指针会反方向偏转,容易撞弯指针。

将指针式万用表的一个转换开关置于交、直流电压挡,另一个转换开关置于交流电压的合适量程上,两表笔和被测电路或负载并联即可。

1:先检查万用表是不是在OFF档(因为要避免万用表在未使用时放电所引起的不准)。

2:将万用表打到蜂鸣档,将两只表笔短接(确定红黑表笔是否接的正确,红表笔接电压端子,黑表笔接COM端子)。

3:验证蜂鸣档发出正常的吱吱声,表盘显示数值等于0或者近似为0即为万用表正常。

4:将万用表调到所要测量的电压等级下,一般要比测量的电压高出一些,如咱们要测220v电压要调到交流电压档500v。

5:测量电压时一定要确保单手拿表笔,以防触电!

注意手不可以触碰表笔金属部分,将其表笔插入被测插座内。

6:此时即可读出数值,即为所测电压;

最后将表笔收起,档位归为OFF档。

用万用表的交流电压档750V档位测,万用表的红黑表笔依次测三相的其中两相,共测三次,这三次的读数就是三相的电压,大约都在380V左右,测的时候最好只用一只手握着两只表笔测,免得发生事故,也可以测三相电的每相对地的电压是的可以,不但能量电压,还能量电流,和电阻;

1、测喇叭、耳机、动圈式话筒:用R×1Ω档,任一表笔接一端,另一表笔点触另一端,正常时会发出清脆响量的“哒”声!

如果不响,则是线圈断了,如果响声小而尖,则是有擦圈问题,也不能用。

2、测电容:用电阻档,根据电容容量选择适当的量程,并注意测量时对于电解电容黑表笔要接电容正极。

①、估测微波法级电容容量的大小:可凭经验或参照相同容量的标准电容,根据指针摆动的最大幅度来判定。

所参照的电容不必耐压值也一样,只要容量相同即可,例如估测一个100μF/250V的电容可用一个100μF/25V的电容来参照,只要它们指针摆动最大幅度一样,即可断定容量一样。

②、估测皮法级电容容量大小:要用R×10kΩ档,但只能测到1000pF以上的电容。

对1000pF或稍大一点的电容,只要表针稍有摆动,即可认为容量够了;

③、测电容是否漏电:对一千微法以上的电容,可先用R×10Ω档将其快速充电,并初步估测电容容量,然后改到R×1kΩ档继续测一会儿,这时指针不应回返,而应停在或十分接近∞处,否则就是有漏电现象。

对一些几十微法以下的定时或振荡电容(比如彩电开关电源的振荡电容),对其漏电特性要求非常高,只要稍有漏电就不能用,这时可在R×1kΩ档充完电后再改用R×10kΩ档继续测量,同样表针应停在∞处而不应回返?

3、在路测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管好坏:因为在实际电路中,三极管的偏置电阻或二极管、稳压管的周边电阻一般都比较大,大都在几百几千欧姆以上,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万用表的R×10Ω或R×1Ω档来在路测量PN结的好坏!

在路测量时,用R×10Ω档测PN结应有较明显的正反向特性(如果正反向电阻相差不太明显,可改用R×1Ω档来测),一般正向电阻在R×10Ω档测时表针应指示在200Ω左右,在R×1Ω档测时表针应指示在30Ω左右(根据不同表型可能略有出入)。

如果测量结果正向阻值太大或反向阻值太小,都说明这个PN结有问题,这个管子也就有问题了。

这种方法对于维修时特别有效,可以非常快速地找出坏管,甚至可以测出尚未完全坏掉但特性变坏的管子。

比如当你用小阻值档测量某个PN结正向电阻过大,如果你把它焊下来用常用的R×1kΩ档再测,可能还是正常的,其实这个管子的特性已经变坏了,不能正常工作或不稳定了。

4、测电阻:重要的是要选好量程,当指针指示于1/3~2/3满量程时测量精度最高,读数最准确;

要注意的是,在用R×10k电阻档测兆欧级的大阻值电阻时,不可将手指捏在电阻两端,这样人体电阻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5、测稳压二极管:我们通常所用到的稳压管的稳压值一般都大于1.5V,而指针表的R×1k以下的电阻档是用表内的1.5V电池供电的,这样,用R×1k以下的电阻档测量稳压管就如同测二极管一样,具有完全的单向导电性;

但指针表的R×10k档是用9V或15V电池供电的,在用R×10k测稳压值小于9V或15V的稳压管时,反向阻值就不会是∞,而是有一定阻值,但这个阻值还是要大大高于稳压管的正向阻值的!

如此,我们就可以初步估测出稳压管的好坏;

但是,好的稳压管还要有个准确的稳压值,业余条件下怎么估测出这个稳压值呢不难,再去找一块指针表来就可以了。

方法是:先将一块表置于R×10k档,其黑、红表笔分别接在稳压管的阴极和阳极,这时就模拟出稳压管的实际工作状态,再取另一块表置于电压档V×10V或V×50V(根据稳压值)上,将红、黑表笔分别搭接到刚才那块表的的黑、红表笔上,这时测出的电压值就基本上是这个稳压管的稳压值!

说“基本上”,是因为第一块表对稳压管的偏置电流相对正常使用时的偏置电流稍小些,所以测出的稳压值会稍偏大一点,但基本相差不大;

这个方法只可估测稳压值小于指针表高压电池电压的稳压管。

如果稳压管的稳压值太高,就只能用外加电源的方法来测量了(这样看来,我们在选用指针表时,选用高压电池电压为15V的要比9V的更适用些)。

6、测三极管:通常我们要用R×1kΩ档,不管是NPN管还是PNP管,不管是小功率、中功率、大功率管,测其be结cb结都应呈现与二极管完全相同的单向导电性,反向电阻无穷大,其正向电阻大约在10K左右。

为进一步估测管子特性的好坏,必要时还应变换电阻档位进行多次测量,方法是:置R×10Ω档测PN结正向导通电阻都在大约200Ω左右!

置R×1Ω档测PN结正向导通电阻都在大约30Ω左右,(以上为47型表测得数据,其它型号表大概略有不同,可多试测几个好管总结一下,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读数偏大太多,可以断定管子的特性不好?

还可将表置于R×10kΩ再测,耐压再低的管子(基本上三极管的耐压都在30V以上),其cb结反向电阻也应在∞,但其be结的反向电阻可能会有些,表针会稍有偏转(一般不会超过满量程的1/3,根据管子的耐压不同而不同)?

同样,在用R×10kΩ档测ec间(对NPN管)或ce间(对PNP管)的电阻时,表针可能略有偏转,但这不表示管子是坏的。

但在用R×1kΩ以下档测ce或ec间电阻时,表头指示应为无穷大,否则管子就是有问题。

应该说明一点的是,以上测量是针对硅管而言的,对锗管不适用。

不过现在锗管也很少见了。

另外,所说的“反向”是针对PN结而言,对NPN管和PNP管方向实际上是不同的;

现在常见的三极管大部分是塑封的,如何准确判断三极管的三只引脚哪个是b、c、e三极管的b极很容易测出来,但怎么断定哪个是c哪个是e这里推荐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对于有测三极管hFE插孔的指针表,先测出b极后,将三极管随意插到插孔中去(当然b极是可以插准确的),测一下hFE值,然后再将管子倒过来再测一遍,测得hFE值比较大的一次,各管脚插入的位置是正确的;

第二种方法:对无hFE测量插孔的表,或管子太大不方便插入插孔的,可以用这种方法:对NPN管,先测出b极(管子是NPN还是PNP以及其b脚都很容易测出,是吧),将表置于R×1kΩ档,将红表笔接假设的e极(注意拿红表笔的手不要碰到表笔尖或管脚),黑表笔接假设的c极,同时用手指捏住表笔尖及这个管脚,将管子拿起来,用你的舌尖舔一下b极,看表头指针应有一定的偏转,如果你各表笔接得正确,指针偏转会大些,如果接得不对,指针偏转会小些,差别是很明显的。

由此就可判定管子的c、e极;

对PNP管,要将黑表笔接假设的e极(手不要碰到笔尖或管脚),红表笔接假设的c极,同时用手指捏住表笔尖及这个管脚,然后用舌尖舔一下b极,如果各表笔接得正确,表头指针会偏转得比较大。

当然测量时表笔要交换一下测两次,比较读数后才能最后判定。

这个方法适用于所有外形的三极管,方便实用!

根据表针的偏转幅度,还可以估计出管子的放大能力,当然这是凭经验的!

第三种方法:先判定管子的NPN或PNP类型及其b极后,将表置于R×10kΩ档,对NPN管,黑表笔接e极,红表笔接c极时,表针可能会有一定偏转,对PNP管,黑表笔接c极,红表笔接e极时,表针可能会有一定的偏转,反过来都不会有偏转。

由此也可以判定三极管的c、e极。

不过对于高耐压的管子,这个方法就不适用了。

对于常见的进口型号的大功率塑封管,其c极基本都是在中间(我还没见过b在中间的)。

中、小功率管有的b极可能在中间!

比如常用的9014三极管及其系列的其它型号三极管、2SC1815、2N5401、2N5551等三极管,其b极有的在就中间;

当然它们也有c极在中间的。

所以在维修更换三极管时,尤其是这些小功率三极管,不可拿来就按原样直接安上,一定要先测一下。